淘宝店铺 阿里店铺 服务热线:18968044126

> 行业动态 > 行业动态 > “粉化-再聚集”通用策略诱导炭材料原位扩孔助力快速电化学储钾
“粉化-再聚集”通用策略诱导炭材料原位扩孔助力快速电化学储钾
来源:科学材料站 2022-12-14 132
  • 收藏
  • 管理

    矿大鞠治成/陈亚鑫JMCA:“粉化-再聚集”通用策略诱导炭材料原位扩孔助力快速电化学储钾

    图1 模板的粉碎-再聚集过程与孔径尺寸的精准调变

    相应地,HRTEM显示了对CNS的孔径尺寸和炭结构调制的结果。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由于纳米板(碱式碳酸镁)被粉碎成纳米颗粒(氧化镁),CNS从400 ℃时的纳米片到700℃时的多孔炭纳米片,孔壁从700 ℃ 时的无序状态变为900 ℃ 时的短程有序条纹。值得注意的是,进一步提高热解温度至1100 ℃时,由于纳米MgO颗粒的聚集诱发了对孔壁的刻蚀,扩大了CNS的孔径。孔径分布曲线表明CNS的主导孔径尺寸实现了从5.0 nm(CNS-700)到6.3 nm(CNS-900)再到9.3 nm(CNS-1100)的扩展。此外,图2显示了这种孔隙扩展策略同样适用于沥青/碱式碳酸锌、沥青/碱式碳酸镍和沥青/碱式碳酸铜,因此,扩孔策略可以实现对孔隙结构和炭结构的普遍且有效调控。

    图2. 扩孔策略的普遍适用性

    要点二:扩孔策略对炭结构的调制

    如图3所示,统观XRD、Raman、XPS和EPR结果表明,CNS缺陷密度随热解温度的提高持续升高。这是由于碱式碳酸镁转化为MgO颗粒,引入了丰富的孔结构,创制了大量的炭缺陷。在MgO颗粒的聚集过程进一步对炭基体的刻蚀,使得炭缺陷密度持续升高。此外EPR的结果进一步证明了炭结构随热解温度的演变过程。值得注意的是,CNS的电导率随热解温度的升高而提高。以上结论证明,扩孔策略可以协同提升炭材料的孔径尺寸、缺陷密度和电导率。

    图3. 扩孔策略对炭结构演变过程

    要点三:扩孔和缺陷结构电化学快速储钾与动力学机理探究以及全器件的组装

    针对扩孔和缺陷结构的电化学储钾性能和机理的研究,对于指导先进炭负极设计具有重要意义。由图4可见,储钾比容量:CNS-1100 > CNS-900 > CNS-700,倍率性能:CNS-1100 > CNS-900 >> CNS-700,在循环超过1300个周期后,CNS-1100电极可维持高速率的储钾性能 (217 mAh g−1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因此,高炭缺陷密度可以为K 储存提供丰富的活性位点,CNS-1100的大孔径和高本征电导率有利于加快K 扩散动力学和电子转移速度。此外,通过GITT,EIS和电容贡献率测试进一步证明了,扩孔策略对炭负极材料的速率性能和储钾能力都有积极的影响。

    DFT计算进一步揭示了K 在不同炭缺陷密度炭材料中的储存机理。由图5可见,计算得到高缺陷时单个K原子的吸附能为-2.27 eV,高于低缺陷时的-2.18 eV和无缺陷时的-1.75 eV。值得注意的是,当石墨烯同时吸附两个K原子时,高缺陷密度石墨烯的吸附能最高,为-2.15 eV,而低缺陷和无缺陷石墨烯的吸附能分别为-1.80 eV和-1.78 eV。因此,我们从理论上证明了炭负极丰富的缺陷密度有利于对钾离子的捕捉。

    由图6所见,为了证明CNS-1100负极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我们将其与活性炭(AC)配对组装成CNS-1100//AC钾离子混合电容器。CNS-1100//AC在2 A g−1的条件下,在2000次循环后可以保持125 mAh g−1的可逆容量。值得注意的是,CNS-1100//AC的容量保持率在99%以上,而且从第100次循环到第2000次循环的电压分布相似,表明整个器件的稳定性优异以及在快速储钾方面的潜在应用。

    图4. 孔径扩展前后的电化学储钾性能对比

    图5. 炭空位缺陷的储钾能力理论分析

    图6. 钾离子混合电容器

    【文章链接】

    “Pulverization–Reaggregation”-induced in situ pore expansion in carbon for fast potassium storage

    https://doi.org/10.1039/D2TA04883C

    【通讯作者简介】

    鞠治成: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为煤基炭材料电化学储能研究;微纳米尺度无机/有机材料的可控合成及其电化学储能研究;金属有机框架结构衍生材料及其电化学储能研究。以通讯作者在Adv. Mater., Adv. Energy Mater., Energy Storage Mater.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一篇论文入选ESI热点论文,并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十余项。论文总他引6000余次,单篇最高他引600余次,H指数35。

    陈亚鑫: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中国矿业大学“科研育人”先进个人。师从著名炭材料学者宋怀河教授,长期从事煤/煤沥青基炭材料等新型炭材料及其电化学储能应用研究。于Adv. Mater., ACS Nano, Adv. Funct. Mater.等知名国际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近5年以第一/通讯作者于Adv. Mater(入选Frontispiece), ACS Nano, Energy Storage Mater.等发表炭材料相关成果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3项。

    【第一作者简介】

    耿 超:中国矿业大学材料与物理学院硕士生,从事新型炭材料及化学储钾研究。 以第一作者于J Mater. Chem. A,New Carbon Mater.(国产TI期刊)发表炭材料研究成果,主持“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一项(已结题)。

    地址:浙江杭州市拱墅区祥茂路6号香槟之约园D座313

    总机:0571-86091286

    客服电话:18968044126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联系我们
    智钛公众号 智钛小程序
    浙ICP备2022018566号-2 | 网站地图 | 地图导航 | 智钛净化 | 纳米材料 | 技术支持:脚本设计